2025年5月7日,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主任、黑龙江省石油石化多相介质处理及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龙江学者”特聘教授赵立新教授,应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首席教授、陈家庆副校长之邀,莅临我校进行题为“旋流分离技术研究及其创新设计”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讲座由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朱加雷教授主持,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50余人积极参与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赵立新教授在讲座中,首先详细介绍了黑龙江省石油石化多相介质处理及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概况,阐述了静态水力旋流分离技术的基本构造、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优化目标,重点探讨了锥型水力旋流器的结构优化策略。然后,赵立新教授开始深入浅出地展示切向与轴向起旋结构在旋流分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逐一介绍阐明结构参数、介质黏度、工艺参数等因素对旋流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在静态水力旋流分离技术的工程应用方面,团队自主研发的井下分离与同井注采设备已在工程现场成功应用40余次,地面产水量平均降低70.3%。此外,还在大庆油田采出液旋流预分离等场合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处理量达到4500t/d~5000t/d,采出液含水率从约85%降至30%以下,水中含油量降至1000mg/L以下。在总结结尾部分,赵立新教授基于其围绕旋流分离技术研究的深厚积累,提出了未来旋流分离效能提升的研究方向,包括增加分散相在旋流场内的实际停留时间、通过分散相聚结增大颗粒直径、提高切向速度以促进径向迁移以及对系统各环节性能进行优化等,值得持续深化开展相关研究。
在一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中,赵立新教授娓娓道来,充分展现了其围绕静态水力旋流分离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小而可为”“道器兼修”的科研立意。赵立新教授还结合自身团队三十多年来在旋流分离领域研究的接续传承和积极探索,强调研究生在日常科研活动中应密切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革新,以便更深入地掌握和运用相关技术,并探究其核心机制。赵立新教授的报告内容详实、逻辑严谨,其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学术兴趣和思考,促进了师生间的积极交流与深入讨论。
参与本次学术讲座的师生普遍认为,该讲座不仅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报告,而且科研工作历程的经验交流。相关同学在后续讨论中表示,赵立新教授总结提出提升旋流分离性能的三个着力点 —— “增加旋流强度、增强油核浓度、优化溢流管尺寸”,极大拓宽了自身的研究视野。
在学术交流活动结束后,团队首席教授、陈家庆副校长陪同赵立新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刘琳特任副教授和张爽博士参观了实验室,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团队配置的各种测试分析仪器、设计搭建的非标实验装置。双方还就下一步实质性加强两校学术交流合作、促进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沟通探讨。
uuuuuuuu
赵立新教授简介:1972年6月生,黑龙江安达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首批“头雁”团队骨干成员,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大庆油田特聘专家(科技领军人才)。现任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主任,黑龙江省石油石化多相介质处理及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美水与能源关系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首任中方主任,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流体机械及工程)带头人。中国化工学会过滤与分离专业委员会委员、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制备与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与绿色制造技术分会委员,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黑龙江省工程师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试》等期刊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通讯评审专家,Energy、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SPE Oil and Gas Facilities、化工学报等40余期刊论文审稿人,2024中国知网TOP 1%高被引学者。
(图文 张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