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流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设备中,就大量工程问题而言,包括石油管道流、流化床燃烧、颗粒分离和去除、液力输送和气力输送等。从相态组成来看,多相流主要包括气-液、气-固、液-固两相流和气-液-固三相流,化石能源高效开采、转运输送、加工利用的许多过程都是典型的多相流及其传递过程,可以说流体动力学条件决定了上述各过程的操作性能。因此,研究各种(类)单元过程的多相流动规律和相态分布对工程实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是研究流体流动最主要的三种方法。近几年,随着激光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和流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成为研究流体流动状态并预测过程能效的主要手段。

  (1)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

  根据流体力学知识,自然界所有的流动现象都可以用两个方程来描述:连续性方程(即质量守恒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即动量守恒方程)。CFD数值模拟的本质就是求解流动方程,即针对具体的物理流动现象选用合适的模型,由流体力学基本物理定律出发,在流动基本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控制下对流动进行数值求解。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在确定实际问题控制流动的基本方程组后,在空间区域节点上进行数值离散,把原来在时间域及空间域上的连续流动量(如速度场、密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用有限离散节点上的变量集合来代替;通过一定的数值处理原则和计算方法,建立离散节点上变量之间所满足的代数方程组,并数值求解这些代数方程组,获得连续流动量在这些离散节点上的近似值,从而得到实际问题流场内各个位置上基本物理量的分布,以及这些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还可据此算出相关的其他物理量;并结合数据处理和图形显示技术,对各种科学问题、工程应用和生产实践进行预报和结构优化设计。

  (2)流场现代测试技术

  在过程工业或流程工业领域,常常需要研究设备的流体力学性能,了解设备内部的流动状况。速度是流场最主要的特征参数之一,速度场的准确测量对于准确了解流场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从简单的单相流动到需要两组参量描述的两相流动,再到复杂的多相流动,测量难度大大增加。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激光技术等的发展以及新理论的提出,流场测速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已有了飞跃的发展,流场测速技术经历了从单相到多相,从接触式到非接触式,从低速到超音速,从单点到全场的过程。具体到过程装备内部流动的测量技术而言,主要有非光学测量技术和流动显示技术两大类。

  非光学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探针和热线热膜技术,如多孔探针、旋转探针、热线热膜风速仪和涡量探针等,缺点是:探针和热线/热膜的介入会扰动真实流场,需配置复杂的遥测技术将采集信号从测量参考系传递到实际参考系。流动显示技术有传统的流场显示技术和现代流场显示技术,而传统流动显示技术又可分为壁面显迹法、丝线法、示踪法和光学法四类,具体有氢气泡法、彩色氦气泡法、油流法、丝线法、阴影法、纹影法、干涉法等。

  随着光纤技术、芯片技术、激光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图像图形处理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流动显示技术得到新的发展,产生了高响应、非接触的现代流动显示技术,包括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技术、粒子图像测速仪(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激光诱导荧光(LIF,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技术、相位多普勒测速仪(Phase Doppler Anemometry,PDA)技术、激光分子测速(LMV,Laser Molecule Velocimetry)技术和压敏涂层测压(PSP,Pressure Sensitive Paints)技术等,其中相位多普勒测速仪(Phase Doppler Anemometry,PDA)也被称为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sis,PDA)或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简称PDPA),顾名思义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运动粒子的相关特性,是由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LDV)发展而来,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

  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所依据的基本光学原理是Lorenz-Mie散射理论,一般包括激光器、入射光学单元、接收光学单元、信号处理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几部分。如同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一样,光源与物体相对运动也具有多普勒效应。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中,依靠运动微粒散射光与照射光之间的频差来获得速度信息,通过分析穿越激光测量体的球形粒子反射或折射的散射光产生的相位移动,来确定粒径大小。

  1.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面

  本团队所在单位拥有正版CFD商业软件ANSYS Fluent和CFX、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正版商业固体力学有限元软件包ANSYS,同时还拥有正版三维实体造型软件SolidWorks、SolidEdge、UG NX、Inventor等;并配有HP高性能计算工作站、曙光高性能集群计算平台(具有20个计算节点,40个CPU,320个核),能够为开展多相流数值模拟仿真计算提供可靠的硬件基础保障。

  近几年来,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在本团队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次取得了成功应用,如含油污水气旋浮除油设备、油水分离用静态水力旋流器、立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内循环铁碳微电解设备、机动车加油过程中加油管(Filler Pipe)内气液两相流动、催化裂化气固沉降分离器、紫外线杀菌消毒过程中辐射剂量的计算、电场作用下分散相水颗粒在连续油相中的运动形态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团队还将常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与响应曲面法(RSM)、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群体平衡模型(PBM)等算法手段相结合,开展了相关设备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工作性能预测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2.流场测试和流动观测

  本团队所在单位拥有丹麦Dantec Dynamics公司相位多普勒测速仪(Phase Doppler Anemometry,PDA)或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sis,PDA)、美国DRS公司的RTD/16型高速动态记录仪、美国Intevac Photonics公司MicroVista近红外摄像机(NIR)、美国IDT公司Motion Pro Y3-S2高速相机、德国HZDR Innovation公司多相流测量用金属丝网传感器WMS(Wire-Mesh Sensor,WMS)系统等相态分布特性观测或流场测量仪器设备,为单相或者多相流动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近几年来,本团队结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采用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预测实际流动和操作特性的技术手段,构建了较为成熟的研究体系。流场测试实验研究在数值计算模型建立和产品性能验证等方面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


油包水型乳化液工频高压vs高频高压电场破乳效果对比视频(5000V下50Hz vs 2000Hz)


油包水型乳化液动态矩形流道电场破乳评价实验效果视频(工频高压vs高频高压)

  3.科研立项及工程应用

项目名称 时间 项目类型
100m3/h炼化企业污水气旋浮高效除油工业试验研究 2017年01月 ~ 2019年12月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
高含水油井产出液预脱水用内联紧凑型分离技术的机理与特性研究 2015年01月~2016年12月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
原油高效脱水技术机理研究及设备研发 2010年1月 ~ 2011年8月 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技术开发(合作)项目
车载加油油气回收(ORVR)系统的相关机理与特性研究 2014年01月 ~ 2016年12月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基于内循环微电解的电化学调控脱氮途径与机制研究 2017年01月~2020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火炬燃烧器引射装置流场测试分析 2018年11月 ~ 2019年03月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技术服务项目
闪蒸罐耐磨分离结构流场计算模拟 2018年10月 ~ 2019年10月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
我们发表的文章及申请的专利
1 Liu Meili, Feng Liuhai, MaoYu, Wang Juan, Wang Jiangyu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the flow behavior in a jet-driven swirling flow[J].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54(4):642-655.
2 Zhang Lei, Wu Mengyu, Han Yanhe, Liu Meili, Niu Junfeng. Structura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for novel internal-loop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reactor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0.1016/j.cjche.2018.08.001
3 刘美丽, 张雪, 张翌, 桑义敏, 韩严和, 周翠红. 泥水分离用水力旋流器的数值模拟[J].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报, 2018, 26(1): 22-29.
4 刘美丽, 陈家庆, 汤水清, 朱玲, 姬宜朋. 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中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 12(2):388-395.
5 Meili Liu, Jiaqing Chen, Xiaolei Cai, Yanhe Han, Si Xiong. Oil-water pre-separation with a novel axial hydrocyclone[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8, 26(1): 60-66.
6 蔡小垒, 陈家庆, 孔祥功, 刘美丽,俞接成,姬宜朋. 基于BP神经网络和CFD数值模拟的气旋浮罐结构优化及性能预测[J]. 过程工程学报, 2017, 17(5): 918-925.
7 Xiaolei Cai, Jiaqing Chen, Meili Liu, Yipeng Ji, Shan An. Numerical studies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il-water separation in loop flotation column using a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7, 176: 134-144.
8 汤水清, 陈家庆, 刘美丽, 候燕. ORVR系统加油管液封性能数值模拟[J]. 汽车工程学报, 2016, 6(3):187-195.
9 Meili Liu, Yu Mao, Jiangyun Wang, Juan Wang. Coupled simulation of multiphas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a jacketed vessel[J]. Heat Transfer Research, 2015, 46(10):955-969.
10 刘美丽, 陈家庆, 李强. 紫外消毒器辐射剂量模拟与设备设计[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 8(11):4612-4618.
供拓展阅读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利
1 Delfos R, Murphy S, Stanbridge D, et al. A design tool for optimising axial liquid-liquid hydrocyclones[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04, 17(5):721-731.
2 J. J. Slot. Development of a Centrifugal In-Line Separator for Oil-Water Flows[D]. University of Twente, 2013.
3 L.J.A.M. van Campen. Bulk Dynamics of Droplets in Liquid-Liquid Axial Cyclones[D].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4.
4 John Kickhofel, Jiaming Yang, Horst-Michael Prasser. Designing a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mesh sensor[J].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7:S0029549317303527.
5 Masahiro Furuya, Taizo Kanai, Takahiro Arai, Hiroki Takiguchi, Horst-Michael Prasser, Uwe Hampel, Eckhard Schleicher.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vector determination algorithm for individual bubble identified with Wire-Mesh Sensors[J].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8, 336: 74-79.
6 Wang J G, Bai Z S, Yang Q, Fan Y, Wang H L. Investigation of the simultaneous volumetric 3-component flow field inside a hydrocyclone[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6, 163: 120-127.
7 Zhou N Y, Gao Y X, An W, Yang M. Investigation of velocity field and oil distribution in an oil-water hydrocyclone using a 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0, 157(1): 73-79.
8 王小兵, 刘扬, 崔海清, 韩洪升.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流动特性PIV实验[J]. 石油学报, 2012, 33(1): 143-149.
9 He M Y, Zhang Y H, Ma L, Wang H L, Fu P B, Zhao Z H. Study on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in a reverse rotation cyclone with PIV[J].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2018, 126: 100-107.
10 Seungho Lim, Jinho Cha, Haneol Lee, Taejoon Kim, Weon Gyu Shin. Understanding the condensation process of turbulent steam jet using the PDPA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2018, 98:16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