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召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

  2020年11月12日下午,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0316会议室召开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论证会,进行了团队首席教授陈家庆博士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工作。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前院长王奎升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院长李振林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主持全面工作)姚军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卢涛教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孙东亮教授作为非导师类专家参与了开题报告会。团队博士研究生丁国栋【联培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指导教师:李振林教授、陈家庆教授】、王强强【联培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指导教师:王奎升教授、陈家庆教授】,分别就各自学位论文的工程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工作创新点和预期成果、可行性和相关工作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不仅指出了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自身的科研经验给予了非常专业且见地深刻的意见和建议。

  博士研究生丁国栋的博士论文题目为“管式微气泡发生器多段协同成泡机理与关联特性研究”,论文依托2020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资助项目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合同编号:KZ202010017026)、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合同编号:U20B2030),针对管式微气泡发生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种多级协同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对其中蕴含的气泡逐级碎化和耦合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究,以建立起串联协同成泡预测模型,并实现管式微气泡发生器“结构精细化设计,性能科学化预测”的研究目标。与会专家指出,论文设定的研究内容略显繁杂,导致聚焦性不够,建议进一步剖析多段协同作用机制并聚焦关键研究内容;并对表征方法和测量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性建议。

  博士研究生王强强的博士论文题目为“管式旋流气液分离器内部流动形态与分离机理研究”,论文依托“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目标油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及方案研究”子课题——高效原油处理技术(项目编号:2017ZX05032005-002)开展,论文结合罐式气液分离设备管式化厂区调试和油田现场运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体会,提炼出管式气液分离领域的共性科学问题,拟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式对静态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气核的形成/发展和形态特性、两级串联的协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探讨不同气含率下的气液分离机理以及不同旋流组合方式下的串联协同级间影响规律。与会专家针对气核测量手段、结构方案的有效性等提出了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部分专家还对开题报告的内容组织和表观质量提出了批评。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论证会的顺利召开,不仅使两位博士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论文工作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为团队与外校相近领域研究团队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本月中旬,团队还将邀请来自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高级专家来校,参与应届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会,通过认真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夯实团队“研以致用”的发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