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采出液预分水用轴向水力旋流器的实验

为缓解油井采出液高含水的严峻形势,采用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的油井采出液预分水装置,是一种调整弹性大、投入成本低的解决方案。静态水力旋流器具有体积小、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无运动部件等优点,在油井采出液预分水领域颇受青睐,其中性能较优的轴向入口水力旋流器备受关注。但是,迄今尚无成熟公开的轴向入口水力旋流器结构尺寸理论设计方法,且可参考的水力旋流器结构主要用于含油污水处理,不能直接移植用于油井采出液预分水场合。

本团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资助下,研发了一种油井采出液预分水用轴向入口水力旋流器,前期借助数值模拟方法确定结构参数后,本文通过与常规切向入口水力旋流器的室内实验,验证轴向水力旋流器高效的分离性能和较低的压降,并探究分流比、含水率和流量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操作参数。

1.实验装置

轴向入口水力旋流器分离原理为:充分混合的油水混合液在压力作用下进入水力旋流器,经起旋元件的导流作用逐渐产生切向速度并进行旋转运动;流经大锥段时,随着旋转半径的减小,油水混合物的旋流强度逐渐增大;小锥段为油水分离提供足够的停留时间。由于油水两相存在密度差,水相向外旋流区运动,并沿着旋流器内壁流向水出口;油相进入内旋流区,并在中心逆向压力的作用下反向流动,从排油管排出。

设计并加工了处理量为1m3/h轴向入口水力旋流器室内样机,与国内外常用的(单)切向入口水力旋流器进行对比实验。

(a)轴向入口水力旋流器

(b)切向入口水力旋流器

1  两种水力旋流器实验样机的结构示意图

2.实验条件与性能评价方法

 

2  室内实验装置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油滴粒径分析

 

3  含水率与D32的关系

4  入口、油出口、水出口D32分布图

   

(a)切向入口

   

(b)轴向入口

5  两种水力旋流器入口、油出口和水出口处的样品

3.2 分流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a)流量为1m3/h、含水率为90%

(b)流量为1m3/h、含水率为70%

6  两种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与分流比之间的关系

3.3 入口油水混合物含水率对水出口处含油浓度的影响

7  不同入口油水混合物含水率对水出口处含油浓度的影响

3.4 入口油水混合物流量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含水率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4 结论

(1)与切向入口水力旋流器相比,轴向入口水力旋流器对混合均匀、油滴粒径较小的油水混合物不仅表现出更良好的分离性能,而且油出口的油颗粒聚结长大幅度较大,增大倍数近1.8倍。

(2)在满足分水率要求的分流比范围内,切向入口水力旋流器分离效果差,而且增大分流比不能明显降低水口处的含油浓度;轴向入口水力旋流器不仅满足水出口处的含油浓度要求,而且含油浓度的绝对值更低。轴向水力旋流器压降更低,且压降比与分流比间的线性拟合度较高,便于运行操作调控。

(3)在本文的实验范围内,含水率、分流比和流量对轴向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当含水率为90%、分流比为0.45、处理量为1m3/h时,分水率与含油浓度分别为62.9%和432.8mg/L;含水率高于75%时的分离性能良好,最佳分流比和最优处理量分别为0.45和1.50m3/h。

 

相关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954.TQ.20191114.1800.009.html

全文下载:白春禄,王春升,陈家庆,尚超,张明,刘美丽,郑晓鹏.油井采出液预分水用轴向水力旋流器的实验.化工进展,网络首发时间:2019-11-15 11:30:50

特别附录:烟台季春盼返校(白春禄供初稿,陈家庆修订稿)

烟台季春盼返校

春意盎然四月间,桃红随水到天边,寰球疫情肆蔓延。

蓬莱垂柳低头问,何日返校启实验,补齐数据冲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