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污溢油”是本团队对老化油(Aging oil)、污油(Slop Oil)以及水面溢油的统称或合并简称,具体包括:①油田开发过程产生的老化油;②输油管道清管、储油罐清理、炼油车间开停工、炼油车间检维修、含油污水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油;③江河湖海发生水体油污染事件而相应出现的水面溢油(Oil Spill)等。

  1.老化油和污油

  老化油和污油的性质复杂,性质复杂,含水量高(通常大于10%),存在多种电解质、胶质沥青质,乳化能力强、杂质含量高、老化程度严重。除固液分离外,需要采用加热升温、化学破乳、电化学、微波辐射、超声波、溶剂萃取等技术进行改性处理后,辅以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叠螺式脱水机等对其进行最终的脱水处理,离心沉降的典型代表性设备是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碟式离心机等。

  对于油田而言,较为可取的老化油处理方法是,首先通过回收预处理装置后,再与来自加热炉的新鲜原油混合,进入下游正常处理流程继续脱水。如果直接将老化油与原油按一定比例掺混,然后进入电脱水器,则老化油掺混比例需要严格控制,以免发生“垮电场”现象。对于炼油企业而言,如果设法将老化油/污油的含水率和活性污泥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送到装置回炼,否则会极大地影响装置的平稳运行及产品质量。

  2.溢油

  随着水上石油运输量和海上油田开发程度的增大,发生水面溢油事故也越来越频繁,水面溢油不但污染了水体、损害了经济利益,还对海洋环境、生态、资源和人类健康等造成严重威胁。常用的溢油处理技术有围油、吸附、撇油、油拖把、燃烧、分散剂或凝油剂、微生物等,其中撇油技术不对当地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撇出的油经分离后还可以回收利用,因此是水面溢油处理技术中最环保和理想的方法。另外,从溢油处理的国家标准来看,针对溢油处理过程而发布的国家标准中有《转盘/转筒/转刷式收油机》(JT/T 863-2003)、《船用吸油毡》(JT/T 560-2004)、《溢油分散剂 技术条件》(GB 18188.1-2000)、《溢油分散剂 使用准则》(GB 18188.2-2000)、《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JT/T 865-2003)、《溢油分散剂 技术条件》(GB 18188.1-2000)等,分别对吸油材料、溢油分散剂的应用等制定了标准,而对撇油回收技术没有制定任何强制性标准,从这方面也可看出撇油回收在运用时受到的限制最少。

  溢油事件发生后,密度较小的油相在水面快速扩散,油膜不断变薄;同时受波浪流的影响,油水界面处的油和水逐渐形成油水乳化液。因此,撇出物含水量高,尤其当油膜较薄时含水量更是无法控制,例如2010年墨西哥湾溢油事件中撇出物的平均水含量达90%。受撇油船上储油空间的限制,撇油船不得不频繁往返事故发生地和港口储油库,因此撇油效率低。当发生大规模溢油事故时,受撇油率和回收油仓储油能力的限制,往往导致撇油回收技术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而不被采纳使用。显然,为减少撇油船往复岸基次数、提高撇油效率,很有必要在撇油船上对油水进行初步高效分离,并将分离后的低含油浓度污水达标回排入水体。

  2010年起,本团队开始研究高频/高压脉冲方波交流电场破乳技术,先后自主设计研制了管式螺旋流道电场破乳器、管式蜂窝流道电场破乳器、管式电场破乳旋流分离器;在此前后还自主设计研制了立式紧凑型气旋浮装置(CFU)、基于动态离心分离技术的轴向涡流分离器等。这些单元油水强化分离技术的成功研发,为解决老污溢油的回收处理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1.管式电场破乳器

  本团队自主设计研发的管式蜂窝流道电场破乳器主要由高频/高压脉冲方波交流电源、绝缘电极以及蜂窝流道等组成,蜂窝流道呈正六边形,均匀分布在圆管内。每个蜂窝流道中心安装一个绝缘电极,电极和电源的接线部分安装在接线室,工作前接线室灌装绝缘油。根据处理量确定需要并联的蜂窝流道数量,因此各个流道内的电场强度保持一致,具有很好的可放大设计性。工作过程中,老化油或污油自管式电场破乳器底部入口进入,沿蜂窝流道向上流动,在高压绝缘电极和接地流道壁面之间所形成的非均匀电场作用下,乳化水相颗粒逐渐聚结长大,破乳后的油水混合液自上部出口排出。室内实验表明,对于含水率30%的较稳定乳化液,未施加电场油水乳化液在10min时的表层含水率与经过电场破乳白油乳化液在1min时的数值相等,因此可以认为施加电场破乳作用使得沉降时间缩短了90%。

  团队与中海油研究总院合作,基于自主研制的管式电场破乳器(CEC)(设计处理量20m3/h)、新型卧式电脱水罐(设计处理量10m3/h)、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源,形成了完整的老化油处理工艺及整套工业试验装置,2020年12月在中海油LH 11-1油田“南海胜利”号FPSO上进行老化油处理。在来液含水率为20%-25%范围内,不使用破乳剂、仅紧凑型电场破乳器加电而新型卧式电脱水分离罐不加电时,分离罐出口老化油的脱水率达79.6%,相比不加电时提升了约55%。同比条件下配合使用破乳剂,分离罐出口老化油的脱水率可进一步提升至85.7%,相比不加电时提升了约25%。管式紧凑型电场破乳器的最优电压值介于3.5-4 V之间,最优脉冲频率为3000Hz,适宜的破乳剂浓度约87.7mg/L。上述结果充分表明,该套工业试验装置实现了基于“电场+温度场+化学药剂”协同作用高效处理老化油,能够显著降低加热温度和破乳剂用量,相比其他技术能够降低能耗和节约运行成本。

污染治理-老污溢油-团队建设-1.png

  2022年9月,上述工业试验装置在中海油涠洲陆上终端进行了老化油处理。当入口含水率为20%-30%、入口流量8.5m³/h、温度约95℃、不加破乳剂时,设备可将油出口含水率控制在2%以下。

污染治理-老污溢油-团队建设-2.png

  2.溢油回收离岸分离处理系统

  溢油回收离岸分离处理工艺适用在撇油船上使用,因受船舶空间小、外排水含油量要求高以及缺少专业人员等限制,要求所用设备必须具有分离效率高、水力停留时间短、操控简单等特点。本团队针对离岸溢油回收的特点,提出了以潜式轴向涡流预分水器、轴向涡流分离器和单罐双级气旋浮分离器为核心的溢油回收就地分离处理工艺。

  该工艺包括撇油及水下预分水、船上浓缩脱水两个模块,总水力停留时间不超过20min。撇油及水下预分水模块含有撇油器和潜式轴向涡流预分水器,撇油器和预分水设备直连,利用船舶前进时水相对船舶的反向运动推动漂浮的油水混合物进入预分水器,降低了能耗、缩短了流程、减少了油水乳化。然后利用提升泵将预分水后的油相吸入船上的浓缩脱水模块,该模块主要由高含水储油舱、轴向涡流分离器以及两级串联的单罐双级气旋浮分离罐组成。高含水储油舱内设置斜板以加速沉降过程,经简单沉降后油相自顶部排入大容量浮动油囊或低含水储油舱,水相则经低剪切泵增压后,输送至轴向涡流分离器进行预分离,然后利用两级串联的高效气旋浮除油设备进行深度处理后外排,保证外排水满足含油量低于15mg/L的船舶污水排海标准。同时,在总上船液量不低于100m3/h的情况下,确保安装在船上的撬装设备尺寸不大于2.4m×2.5m×12.0m。

  溢油回收物离岸分离处理工艺的核心设备为潜式轴向涡流预分水器、立式紧凑型气旋浮分离器,有关二者的详细介绍可参见本网站【集输处理】、【污染治理】、【过程强化】等版块,这里不再赘述。

  3.科研项目及工程应用

  长期以来,本团队一直致力于围绕老化油高频/高压脉冲方波交流电场破乳和紧凑型高效油水分离技术开展研究工作,承接完成了多项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及其下属单位委托的技术研发任务。成功设计研发了“轴向涡流分离器”、“单罐双级气旋浮除油装置”、“蜂窝流道型管式静电聚结器”等高新技术产品,并建立了相关的设计分析方法和试评价手段,具备系列化设计能力。

项目名称 时间 项目类型
管式动态涡流分离器试制与高效净化构件测试加工 2022.10 ~ 2025.1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科研项目(CCL2022RCPS0394RSN)
海上油田老化油处理技术放大测试试验研究——老化油处理设备设计及配套电源系统研制 2019.11 ~ 2021.1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科研项目(CCL2019RCPS0254RNN)
高效原油处理技术研究 2017.01 ~ 2020.0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2017ZX05032-005-002)
单罐双级紧凑型气旋浮污水除油技术基础性研究 2017.02 ~ 2018.02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
海上油田老化油处理紧凑型电聚结破乳器研究 —— 老化油聚结破乳实验及样机试制和测试 2016.06 ~ 2018.0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综合科研项目(CCL2016RCPS0150RCN)
二次逆变式高压变频原油脱水电源及其应用可靠性 2012.01 ~ 2013.12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KM201210017002)
原油脱水用紧凑型管式静电聚结技术研究 2013.01 ~ 2015.12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KM201310017008)
轴向涡流三相分离装置研发及现场试验 2010.01 ~ 2011.07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紧凑型静电预聚结原油脱水的关键技术研究 2007.12 ~ 2010.12 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专题课题(2007AA06Z225)
紧凑型高压/高频脉冲电破乳器的关键问题研究 2007.06 ~ 2008.06 2007年度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重点项目
我们发表的文章及申请的专利
1 李锐锋, 陈家庆, 李风春, 等. 中原油田老化油回掺电破乳脱水[J]. 过程工程学报, 2012, 12(4): 596-601.
2 潘泽昊, 陈家庆, 张龙, 等. 流花油田老化油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破乳脱水研究[J].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6): 969-975.
3 常俊英, 陈家庆, 李锐锋, 等. 海洋油田原油乳化液高频/高压交流电脱水实验[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2, 28(5): 844-850.
4 姬宜朋, 陈家庆, 蔡小垒. 撇油船用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8, 25(1): 51-56.
5 李玮健, 陈家庆, 张明, 等. 老化油乳化液在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下的破乳脱水实验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8, 49(11): 45-49.
6 孟浩, 张明, 陈家庆, 等. 非均匀高频电场下W/O型乳化液动态破乳聚结特性的实验研究[J]. 高等化学工程学报, 2018, 23(2): 347-357.
7 Yi Shi, Jiaqing Chen, Zehao P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Novel Compact Electrostatic Coalescer with Helical Electrodes. Energies[J]. 2021, 14(6): 1733.
8 陈家庆,董建宇,石熠,等. 一种原油电脱盐设备与方法[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ZL201911250606.X,2019年12月09日申请;2021年11月12日授权公告,CN110903850B.
9 石熠,陈家庆,董建宇,等. 海上油田油井采出液脱水处理系统及工艺[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ZL202111453663.5,2021年12月01日申请;2023年02月21日授权公告,CN114164019B.
10 姬宜朋,陈家庆,张雪,潘威丞,蔡小垒,程玉雪. 一种固体涡离心分离设备及其进行溢油撇出物分离的方法[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ZL201611000394.6,2016年11月14日申请;2019年01月04日授权公告,CN10631149B.
供拓展阅读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利
1 张涛, 袁宏强, 戴俊峰, 等. 油田老化油处理技术现状[J]. 石油化工应用, 2021, 40(03): 1-5.
2 张倩, 赵毅, 周勇, 等. 塔河油田酸化油高频脉冲电脱水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 39(05): 11-15.
3 D. A. Hadfield, S. Riibe. Hydrocyclones in Large-Scale Marine Oil Spill Cleanup[C]. OTC 6504, presentation at the 23rd Annual OTC in Houston, Texas, May 6-9, 1991.
4 Atle B. Nordvik, James L. Simmons, Kenneth R. Bitting, Alun Lewis, Tove Strom Kristiansen. Oil and Water Separation in Marine Oil Spill Clean-up Operations[J]. Spill Science & Technology Bulletin, 1996, 3(3): 107-122.
5 Knut Gaaseidnes, Joseph Turbeville. Separation of oil and water in oil spill recovery operations[J]. Pure Appl. Chem., 1999, 71(1): 95–101.
6 Perry A. Fischer. New type of ater separator could help fill multiple oilfield needs[J]. World Oil, 2005, 12: 49-52.
7 樊玉清, 杨敬民, 王秀海. 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P]. 发明专利授权号为CN103343528B.
8 周志国, 马传军, 牟桂芹, 等. 基于堰式收油的溶气式溢油回收装置与方法[P]. 发明专利授权号CN102864763B.
9 张春昌, 靳卫卫, 韩龙, 等. 水上溢油回收、分离、临时储存及转运能力定量关系研究[J]. 海岸工程, 2015, 34(1): 41-46.
10 Andrew J. Davies, Max J. Hope. Bayesian inference-base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oil spill response strategy selection[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5 (96): 87–102.
11 S. Gomez, B. Ivorra, R. Glowinski, A. M. Ramos. Modeling the Optimal Trajectory of a Skimmer Ship to Clean Oil Spills in the Open Sea[C]. SPE-174150-MS, presentation at the SPE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itiy Conference, Bogota, Colombia, 7-8 July 2015.
12 韩增, 赵兰祥, 马蒸钊, 等. 溢油凝油回收应用技术综述及展望[J]. 中国水运, 2016, 37(1): 30-32.
13 王胜, 杨勇, 甘宪, 张嵒, 等. 可回收海上薄油膜的撇油装置[P].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CN203212359U.
14 张兆康, 朱有庆, 冯权. 建立溢油应急响应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7, 8: 8-22.
15 苏醒, 高春元. 我国港口溢油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J]. 中国海事, 2008, 12: 41-44.
16 田鑫, 耿红. 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设备标准体系研究标准解读与应用[J]. 2011, 21(11): 125-129.